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11-10
    11月15日下午13:30—15:00,滨海校区主楼BM606,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公共关系学》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公共关系学------政府组织公共关系 ◆主讲教师简介 张家琛,国际商学院教师,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商业分析。 ◆课程基本情况 公共关系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实践性较强,主要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除研究企业公关活动外,还研究如政府公关、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文化与信息传播、网络公关、突发事件应危处理等问题。本课程着眼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注重加强正面引导。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特殊性,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特点和要求。(2)公共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视频引入具体案例,看不同国家政府公关的传统和经验,理解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在今年疫情突发期间的担当及其公关中传播的正能量和巨大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3)学术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
  • 2021-11-10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0号)和《市教委关于组织开展遴选推荐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津教高函〔2021〕9号)要求,经单位推荐、网络审核、会议审议等,我校申报的2个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项目编号
  • 2021-11-08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简称“三进”)工作的重要部署,为加强教材标准化编制工作,11月6日,我校组织召开“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编写方案及样章专家论证会。副校长李迎迎,外文局、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指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出席会议,日语系列教材编写团队全体成员,外研社日语负责人及编辑团队,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参会。李迎迎简要介绍了学校“三进”工作的进展情况,她指出我校高度重视系列教材编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重大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和要求,举全校之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指委主任委员、日语系列教材总主编、米兰·体育原校长修刚教授的带领下,按照编写工作的各项要求,日语系列教材编写团队全力投入到教材编写工作中,目前已初步完成了教材编写方案和教材样章的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修刚指出,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牵头全国相关高校组织编写英、法、俄、西、阿、德、日、朝、意、葡和国际中文等11个语种共40余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
  • 2021-11-08
    11月12日上午10:00-11:40,马场道校区逸夫楼M704,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葡语口译》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互通互融 相辅相成—《葡语口译》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葡文译本中的时政话语口译策略◆主讲教师简介卢亚伟,葡萄牙语语言学博士,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讲师,葡萄牙研究中心负责人。◆课程基本情况本课程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的“‘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承”为授课内容,结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语言知识、背景以及葡语的桥梁作用,以该书的葡文译本为参照,介绍政治文本的口译特点以及中译葡口译过程中的难点及翻译策略,使学生能正确使用葡语专业词汇宣讲国家政策,完成外宣口译任务。与此同时,让学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所体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外交政策形成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及参考书包括:《基础口译》,仲伟合、王斌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选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的“‘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承”作为本课程口译材料,教师将葡
  • 2021-11-08
    10月,我校开展以“学史明纪 清廉天外”为主题的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暨警示教育月活动。机关干部踊跃参与廉政文化作品创作,形式丰富的廉政教育内容,让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1.诗词书法作品: 在天外“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宣传月”如火如荼进行之际 暮秋时节天微寒,遍地残叶惹人怜。 反腐倡廉风正劲,廉政为民莫等闲。 基层难事争先办,亮点繁多如星灿。 天外满园清风起,崇尚廉洁是风范。 作品1-姚贵宝、王在军 诗词作者:党委督查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 姚贵宝 书法作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干部 王在军 2. 绘画作品 作品2-雷蕾 作者:校工会干部 雷蕾 3.书法作品 作品3-张又文 作者:党委组织部干部 张又文 4.书法作品 作品4-王在军 作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干部 王在军 5.书法作品 作品5-李洁松 作者:财务处干部 李洁松
  • 2021-11-08
    【获奖者科研概况】骆长捷,欧美文化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近现代哲学、休谟哲学。曾获全国第二届洪谦“优秀哲学论文”二等奖;国际休谟学会会员,国内多部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发表论文30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重大项目1项。【获奖成果简介】专著《休谟的因果性理论研究》,ISBN:978-7-100-12496-6 ,页数279页,商务印书馆,2016年9月出版。【成果内容提要】本书主要探讨英国近代哲学家大卫·休谟对因果问题的处理。在解读休谟的因果理论时,作者吸收了西蒙·布莱克本的观点:“因果化,是以必然性的方式来看待规则性,这完全类似于道德化,即以好和坏、对和错的方式来看待人类事务。”本书主张,休谟的因果理论涵盖多个理论层次。从认识论的角度,休谟是一个因果还原论者,在本体论上,休谟是一个不可知论者或反实在论者。从当代语言哲学的视角看,休谟是一个因果准实在论者。该成果荣获我校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通讯员/李薇 王双燕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
  • 2021-11-08
    11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肖怀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虹一行来我校调研文物保护相关工作,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及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同志、市文物保护专家、市人大代表等参加调研,我校党委书记殷奇、校长陈法春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待。肖怀远对我校文物保护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文物工作的核心是保护与利用,保护是利用的基础,没有保护就没有利用。米兰·体育不同于其他文物保护单位,校园文物仍作为公共建筑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要与市文化和旅游局一道,做好协同配合,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展览展示、文化创作、产品开发等形式,进一步挖掘和宣传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使其中蕴藏的革命精神、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坚守文物保护的初心和使命。李虹在讲话中强调,近年来,天津加大力度开展文物普查、摸底、挖掘和修复工作,特别是今年对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给予大力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文物挖掘、数字化保护、展陈更新、文旅融合与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取得明显进步,要继续不断改进工作,做好文物的依法保护和依法管理,努力让文物保护工作再上新水平。殷奇介绍了我校文保建筑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沿革
  • 2021-11-06
    11月9日上午10:00—11:40,马场道校区逸夫楼E401,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基础韩语》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增强知识人文,实现课程育人 ------《基础韩语》中的课程思政 ◆主讲教师简介 朱丽彬,亚非语学院教师,文学博士。曾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韩语组)亚军。 ◆课程基本情况 《基础韩语》课程为韩语专业本科基础课程,细分为基础韩语1、2、3、4,分别开设在本科第1-4学期。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基础韩语》的学习,了解与每篇课文主题相关的韩国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韩语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并通过中韩文化对比,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在韩国语言文化、语言礼节的文化教学内容中,引入中韩文化比较,加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比重,深入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韩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发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始终充满中国味。 2.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
  • 2021-11-06
    折纸体验课制作灯笼体验课汉语体验课手抄报活动作品国际和平日活动中俄学生合影国际友谊日线上活动受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委托,自2021年4月起,我校作为中俄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合作项目的执行单位,协同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为“小鹰”全俄儿童中心开展中文教学及文化活动。截止今年10月31日,双方合作顺利进行,成果喜人。期间,共举办汉语体验课、中国文化体验课、中国文化专题讲座、线上活动等233场次,累计参加上述课程的儿童中心学生3598名。课程和文化活动采用线下+线上形式,内容包括:汉语体验课(有趣的汉字、认识汉字、汉字游戏等)、文化体验课程(剪纸、国画、编中华结、乒乓球、学唱中国儿歌等)、中国国情课程(游中国、京剧艺术、古代发明、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建筑、服饰等)、中国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习俗、中医、中小学教育等)共29项专题;另联合举办多场线上文化活动(中秋节、国庆节、国际友谊日活动,国际和平日活动等)。2021年9月22日,我校与儿童中心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国际和平日”线上庆祝活动,组织滨海附属中学学生与儿童中心的学生们“云见面”,围绕“我们共创和平”这一主题畅所欲言。活动中
  • 2021-11-06
    11月8日下午14:00-15:40,马场道校区逸夫楼M1005,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法语口译》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中国效率缔造辉煌中国------《法语口译》第十单元“辉煌中国”◆主讲教师简介巫春峰,法国文学博士,副教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法语系负责人。◆课程基本情况本课程为法语专业必修课,是在学生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已奠定了较扎实的语言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有了较大的词汇量以后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在四年级上学期即第七学期开设,课堂教学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重指导学生对某一特定的专题进行口译练习。课程在前期建设中注重让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口译过程中常见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重点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并进行汉法互译的能力和遇到难题时灵活应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生活中各种常见话题、初等难度的口译工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本节课程内容《辉煌中国》系列报道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语料。报道中不乏介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民生持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的口译素材。本次教学的口译语料主要内容为“中国效率”,这四个字贯穿于建设、制造、举措、创新等方面。在教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