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13:30—15:00,滨海校区主楼BM606,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公共关系学》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公共关系学------政府组织公共关系
◆主讲教师简介
张家琛,国际商学院教师,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商业分析。
◆课程基本情况
公共关系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实践性较强,主要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除研究企业公关活动外,还研究如政府公关、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文化与信息传播、网络公关、突发事件应危处理等问题。本课程着眼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注重加强正面引导。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
及其特殊性,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特点和要求。
(2)公共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视频引入具体案例,看不
同国家政府公关的传统和经验,理解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在今年疫情突发期间的担当及其公关中传播的正能量和巨大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3)学术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通过案例对比、互动研讨,提高学生对中外各国不同政府之间公共关系实施政策的评价与分析。
2.教学内容
(1)复习前次课企业组织公共关系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企业的社会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以华为公司为例,坚定自主创新、坚定制度自信。
(2)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政府组织的特点和社会功能,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总结经验,导入公共关系要点并强调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3)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特点和基本要求。通过案例引入,中国政府在今年疫情突发期间的担当及其公关中传播的正能量和巨大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4)通过互动讨论引出中外各国不同政府的不同公共关系的特点,懂得了我国政府的担当,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强势崛起的现状,激发了爱国热情,同时知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正确宣传中国形象,既领会专业知识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教学方法
1.运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使用板书+PPT的传统教学方式,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应的视频资料,将思政元素进一步渗透其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切身感受公共关系诚信的责任。
2.案例研讨实施思政教学是《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有效方法。教师挖掘出与教学内容相关并包含思政教育内容的实际案例,将其运用到公共关系学教学中,使学生置身于实际案例中了解教师所讲公共关系学知识,把公共关系学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
3.增加案例模拟体验。例如学生遇到公共关系危机,要灵活运用所学习到的公共关系学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并在解决过程中逐步锻炼其公共关系学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其中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通过该活动,加深对专业内容理解,提升思政方面的素养。
◆预期达到育人效果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主动参与。
2、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时,学生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在教学中从学生在疫情后的生活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公共关系的实用性。
◆课程思政目标
将公共关系学的教学与思政元素自然紧密地融合。在本节课中,学生们不仅将学习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还通过模拟体验、观看视频案例、互动讨论、数据分析,课后自主作业等教学活动,了解中国政府在今年疫情突发期间的担当,激发每个学生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与此同时,知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正确宣传中国形象,既领会专业知识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以真实的抗疫案例,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公共关系角度切入发现中国的制度优势。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