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12-13
    【获奖者科研概况】马涛,英语学院传媒系,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天津市社科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兼委员;发表论文6篇,出版参编著作2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局级科研项目1项。【获奖成果简介】《超越黑色幽默的<第23条军规>》发表于《当代外国文学》(ISSN:1001-1757),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文章刊发在2019年第2期。【成果内容提要】约瑟夫·海勒后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第23 条军规》虽然延续了《第22 条军规》的叙事构思,但是在叙事观念和审美特征上却有所变化。《第23 条军规》体现了海勒从早期实验主义创作到后现代现实主义的创作转向,在语言深刻性和思想严肃性方面都对《第22 条军规》有所超越。作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全景式批判表现出更为成熟深沉的人文主义关怀,升华了黑色幽默的崇高感。该成果荣获我校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通讯员/李薇 王双燕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
  • 2021-12-1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会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12月8日,校党委书记殷奇在主楼报告厅为滨海外事学院师生专题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滨海外事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宣讲会由滨海外事学院党委书记张文主持。殷奇从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等六个方面,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刻阐释。殷奇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教育引导全党进一步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他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4个历史时期,对党的百年奋斗和辉煌成就进行了深入解读;从13个方面分领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
  • 2021-12-13
    12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五版刊发对话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红运教授文章《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从来就不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他人的恩赐施舍,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历史自觉和伟大实践。杨红运深刻阐释了开拓与创新的关系,回答了为什么说开拓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在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始终把握怎样的原则、有哪些好的做法,以及基于当下的历史方位坚持开拓创新的意义等问题。中国纪检监察报原文转载如下: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对话米兰·体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红运日期: 2021/12/07  作者: 本报记者 郝思斯  字数: 4668“十四五”开局之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动,22条市场准入特别措施、33项金融改革举措相继出台,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热火朝天,大量企业纷纷落户。图为位于自贸港重点园区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 2021-12-09
    与会师生参观求索荣誉学院建院十年图片展座谈会现场12月7日下午,求索荣誉学院建院十周年座谈会在逸夫楼莎翁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殷奇,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余江出席,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求索荣誉学院全体教职工、部分校友和在校生代表参加。会议由求索荣誉学院院长郭建校主持。座谈会前,与会师生在学生讲解员的带领下,集体参观了求索荣誉学院建院十周年图片展,回顾了学院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工作成果。殷奇对求索建院十年表示祝贺,对求索学院师生的不懈奋斗表示感谢,同时也对学院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要传承发扬十年来的办学成果,深入思考什么是求索荣誉学院,为什么要成立求索荣誉学院,深入思考新时代对优秀的定义和精神内核。他要求,学院师生要不断总结优秀经验,在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国际化、交叉、开放、融合以及提升服务社会、教学管理能力等十个方面再挖潜、再用力。会上,校友代表深情回顾了大学生活。毕业后投身基层、现就职于河北区王串场街道的李青原,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市场开发的颜冬冬,市级优秀志愿者、现就职于阿里巴巴集团的王颖先后发言。他们感念师恩,更感谢在天外、在求索的培养下
  • 2021-12-09
    12月6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津津乐道”海外学员研习班顺利开班。副校长程国毅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来自英国、日本、越南、泰国、葡萄牙、乌克兰、马达加斯加等国家或地区的120余名学员参加活动。程国毅代表学校对研习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祝贺,并向各国参加本次“汉语桥”项目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国际化办学历程,对研习班克服疫情困难为学员们提供走进汉语、了解中国的云端平台表示肯定。他希望全体学员珍惜此次学习中文、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机会,不断提高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携手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鉴,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魏华表示,学院致力于为学员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文化体验活动,并努力为全球中文学习者提供深度感受中华文化的机会。任课教师代表景天婕在发言中表示,研习班准备了诸多有趣的课程板块来帮助各位学员学习中文,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完成授课任务,让“汉语桥”项目的学习给大家留下美好回忆。随后,日本学员代表白畑眸、越南
  • 2021-12-09
    12月2日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由天津市文明办、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明交通进高校”活动颁奖仪式在天津水上公园举行。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于洋同学获得“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荣誉称号。 自“文明交通进高校”活动开展以来,学校与公安交管部门通力协作,开展“流动车管所”进校为师生办理驾驶证到期换证等二十五项便民业务;组织学生“平安志愿者”赴河西支队警区服务站,聆听“交通安全教育课”并在重点路口开展文明交通疏导工作;邀请交警到校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讲活动并组织师生文明出行倡议签名活动;积极参与天津市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共同录制多语种的“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122主题宣传片;开展校园周边及校内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等活动。系列活动倡导广大师生成为道路交通宣传者、安全文明出行践行者,营造出“师生关注、师生参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全校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了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文明校园建设。 (通讯员/崔伟杰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田洪武)
  • 2021-12-09
    12月3日, 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举办的2021年外派教师岗中培训顺利开班。本次培训班以线上方式进行,来自我校8所孔子学院共计43名中方院长、外派教师及志愿者们齐聚云端,共同参训。副校长李迎迎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李迎迎指出,随着中文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文学习需求不断扩大,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和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为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和服务,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提质增效,支持外派在岗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疫情下的工作胜任力,米兰·体育组织精锐专家团队,开设了本次岗中培训项目。希望通过本次培训,为全体在岗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使教师了解相关管理制度、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与能力,更好地适应疫情下的生活与工作。开班仪式结束后,我校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作了首场题为《国际传播亟需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讲座。本次培训自12月3日起,为期10天,共邀请13名来自米兰·体育、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担任课程讲师,就中文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跨文化交际、公共外交、防疫与制度解读等方面作专业课程指导。(通讯员/
  • 2021-12-08
    孔院教师现场授课照片孔院教师荆琳现场授课照片2021年顺天乡大学暑期线上夏令营2021年顺天乡大学迎中秋文化体验活动之饺子王美食评比大赛自2020年初韩国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以来,在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米兰·体育与韩国顺天乡大学等各方的全力支持与指导下,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迅速反应,积极制定各项措施,坚决与疫情做斗争。依据国内外疫情变化与国内外各管理部门的要求,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坚持主动防疫的原则,及时制定防范新冠病毒的预案与突发问题紧急处理方案,组建疫情工作小组,并要求全院教职工无必要不外出,定期全面消毒,定期进行体温汇报,有情况及时汇报等。特别是校外有面授课的教师,除遵守上述要求外,还要在外出授课期间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佩戴口罩或面具等。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各方的协助下,在全院中外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全体教职工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同时,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全体教职工坚守岗位,利用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竭尽全力确保原有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克服困难,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推动中文教育。疫情暴发后,依据顺天乡大学教学要求,孔子学院负责的国际通商学院(G
  • 2021-12-08
    “尝新?畅心?敞心”中国美食之旅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已经落下帷幕。为期十一天的中国美食之旅不仅给哥伦比亚学员带来了美妙的汉语语言和中国美食体验,还为彼此文化的互学、互鉴、互赏搭起来了“心”的桥梁。项目圆满完成,离不开米兰·体育和天津职业大学的教师团队、管理团队,以及米兰·体育西班牙语系的翻译团队和助教团队的默默付出。让我们一起走进“尝新?畅心?敞心”中国美食之旅的“台前幕后”,看看项目背后的故事。教师团队篇精彩纷呈的中国美食直播课录制现场位于天津职业大学。该校提供了烹饪专业精英教师团队、现代化高端厨房以及专业的拍摄制作小组。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美食制作的高清过程。美食制作直播现场美食制作直播现场文化直播课教师团队部分教师语言课教师团队为我们带来精彩讲座的两位教师助教团队篇来自米兰·体育西班牙语系的9名助教从项目开始直至结束,一直陪伴着学员们。他们不仅为本项目提供了部分翻译支持,还积极参与到学员的日常管理和项目的活动主持工作中。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助教小老师们:正在主持结业仪式的助教组组长江雨奇和翻译张君宇超级给力的助教团队助教团队工作照翻译团队篇直播课和录播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
  • 2021-12-08
    12月6日,《人民日报》第十版“外媒看中国”刊发文章《中国绿色能源技术惠及世界(专家解读)》,专访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在访谈中,李强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呈现出水电开发科学有效、风电开发协调推进、核电发展安全有序、太阳能多元化利用等特征。他表示,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大大提振了世界各国绿色复苏的雄心。人民日报截图全文转载如下:中国绿色能源技术惠及世界■ 受访专家:米兰·体育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李 强《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06日 第10版)中国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消息,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达到30015万千瓦,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中国风电机组产量已占全球2/3以上市场份额。彭博社称,中国的风机制造商凭着惊人的安装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现在,这些风电巨头正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墨西哥《金融报》报道指出,“中国制造”的绿色能源技术不断输出到海外,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企业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的成本。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