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小我,照亮大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际传媒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魏雨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防疫网格员,实时与学院67名教师保持沟通,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将每日必须的工作概括为“一传达、两发布、三核验”。每日精准传达学校的部署要求;每日发布官方的疫情信息和疫情防控知识、发布教师健康信息接龙程序;每日核验67名教师的双码信息、核验各轮次大筛后的核酸检测报告、核验“三区”和津外教师的实时管控变化情况。两年来他坚持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底数精准、台账清晰、上报及时。本轮疫情以来,他仔细了解老师的困难,耐心解答老师的疑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宽慰面对隔离心情恐慌的老师,稳定老师们的情绪、坚定信心,共渡难关,他成为了大家的“贴心人”。一枚党徽,就是一份责任,急难险重更显党性本色。在忙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协助河西区桃源街完成核酸检测点布置以及核酸检测任务。他和天外的每一名教师一样,都在各自战“疫”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学校保驾护航。
分工协作,共抗疫情
国际教育学院为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打赢本次津城疫情防控阻击战,由综合办公室主任崔洪斌、副主任梁园园和组织员靳爱洁组建了疫情网格三人组,履职尽责,做好各项保障。崔洪斌负责全院教职工“日报”相关工作,对教师居住“三区”、健康码变色、核酸大筛检测等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建立台账;同时他还积极做好留学生生活物资供给保障工作,建立并落实疫情临时互助机制,通过与国交中心等多部门联动协调,确保住校留学生一日三餐的供给。梁园园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同时,负责学院教职工每日体温检测和健康码等信息汇总和上报,重点关注离津外聘教师跨地区移动和健康状况。靳爱洁负责落实学院党员突击队组建工作,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收集典型事例,留学生相关先进事迹被中国日报、微言教育、教育部新闻办等公众号转发。三位同志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铮铮誓言。
在抗疫中叩问初心、践行使命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共产党员责任担当的检验与考验。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李献锋同志作为学院防疫网格员,坚守岗位,扎实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争先锋、勇担当、作表率。他快速响应,在津城疫情突发后,及时全面掌握学院教师情况,将疫情情况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位教师,逐个询问教师所处区域,不留死角,确保教师信息无纰漏。他扛责在肩,坚持做好疫情排查、信息上报、宣传引导工作,并在最快时间内协助学院领导组建了学院党员突击队。他心系同事,及时掌握和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学院5位身处“封控区”“管控区”“ 防范区”教师,他重点关注,及时安抚,传达学校党委对他们的关怀,在了解到同事身处管控区,家属患病用药无法及时获取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向学校汇报情况,落实学校解决方案,展开一场温情的接力送药行动。李献锋同志在抗击疫情中叩问初心、践行使命,以实际行动接受党性锻炼和实践考验。
坚守防线同心战疫
作为学校教职工人数最多的二级党组织,机关党委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就承担起统筹机关23个党支部近300名教职工日报情况的任务,由25位机关干部组成的网格员队伍两年来坚持做好“日报告”、“零报告”、查验“双码”、离返津审批等工作。自1月8日天津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后,大家便立即以最短时间摸清教职工情况,严格落实学校防疫工作要求,完成“两个立即”和“四个100%”专项工作。每天汇总上报机关党委近300名教职工疫情防控情况的万姗姗老师、身在封控区仍坚持正常工作的科研处宋杨老师、为教职工分门别类建立台账的后勤处纪爱丽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为下沉社区的同事安排车辆的国内处周瑷瑄老师、为孔院及外籍教师解决后顾之忧的国交处团队、第一时间下沉社区的派驻组高莉巍老师、定好闹钟及时上报信息的学工部夏勒哈尔老师,统筹全校教职工防疫情况的教工部陈征老师……每一位网格员都在以自己的努力和坚韧践行守土有责,同心守护防疫“责任田”的初心。
初心不改 使命如一,日夜坚守只为守护全校教职工的生命安全,“黄沙百战穿金甲”------在网格员团队每一名同志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教职工疫情防控任务,为学校疫情防控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学校安全稳定和校园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网格员团队决心不负使命,一如既往,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坚决战胜每一次疫情艰难险阻,“不破楼兰终不还”------疫情不结束,决不收兵,继续在教职工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