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天津迎战奥密克戎,天外教师在行动(七)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1-16 阅读量:10


朱丽彬志愿服务

董佳霖在社区服务

王悦社区服务

刘永红老师参加志愿服务

黄芃在社区志愿服务

陆娜社区服务

金美玉在志愿服务

陈晶晶社区服务

骆元媛参加志愿服务照片

牛宛若社区服务

周丽社区服务

高晓婷

周凯(右一)

张凌志、薛晶心夫妇

张璐云

王济军(右一)

窦伟

苑菲

郭晓明夫妇与志愿者们合影留念

马健

马健接受天津新闻采访

马慧

随着津城打响“硬刚”奥密克戎之战,越来越多的天外人行动起来,舍小家,为大家,夫妻齐上阵,全家总动员,到社区报到,到一线服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筑就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1月8日疫情暴发以来,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凌志和国际商学院薛晶心老师这对夫妻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并肩战斗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天外共产党员的“别样浪漫”,他们顾不上吃饭休息,在寒风中连续工作十二个小时,手指冻到麻木僵硬。党员教师马健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1月10日凌晨便按照社区安排对30个楼门逐层通知每户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在接受《天津新闻》记者采访时,他说:“疫情当前,看到全天津自上到下都在齐心协力与病毒作斗争,我心里着急,作为党员就必须要做点事情!”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和情怀,也彰显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责任与担当。

教务处王济军老师义不容辞担当起了志愿者并化身宣传员,用相机记录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忘我工作、守护家园的身影,他主动引导、维持秩序,为残障老人推轮椅,为老弱小安排绿色通道等。周凯老师夫妻俩安顿好孩子后,成为社区内的夫妻志愿者搭档,从9日晚上起就投入引导秩序、协助入户检测等工作,因社区楼宇分散,12日结束第二轮筛查最后一个点位的工作已近零点。马慧老师组织居民以10人为单位进行登记、检测,合理引导高龄老人、体弱病人和低龄儿童通过绿色通道快速检测,尽量减少寒冬天气的室外等待时间,同时耐心解答居民关于防疫的各种问题。窦伟老师与爱人在全城启动第一次大筛之前,便早早去景兴西里社区报到,12日晚上,社区二筛如火如荼,得知夜晚社区人手不足,当孩子进入梦乡后,她主动下沉社区,承担夜间至凌晨班次,直到社区完成二筛。

国内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处副处长郭晓明和爱人孙老师都是学校教职工,夫妻二人齐上阵,共同协助第二轮核酸筛查工作。张璐云老师协助社区撰写、张贴核酸检测通知,在寒风中奋战12个小时,完成1200余人的信息录入。苑菲老师,民盟盟员,接到通知后打车15公里前往河西区振才里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居民排队等候,逐人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帮助老人下载软件、申领健康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才从服务地点离开。

亚非语学院副院长朱丽彬从12日上午一直忙到13日凌晨,认真细致完成试管开箱、封箱和粘贴试管条形码等工作。办公室主任董佳霖和同为党员的妻子不约而同报名志愿者,为了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夫妻二人分白夜班坚守一线,在寒风中维护筛查秩序。教学秘书王悦穿着防护服从下午5点一直忙到凌晨,能为家乡这场疫情“大考”出一份力,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专业教师刘永红,民盟盟员,49岁的她从上午9:00到下午6:30,一直协助社区进行入户查漏、登记,帮助老年人残障人士核酸检测。周丽老师负责协助搭建检测棚、登记及核实核酸检测人员的信息、帮助居民进行核酸筛查预约、维护核酸检测秩序、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等。高晓婷老师住在学校教师宿舍,看到照耀里社区需要志愿者帮忙,第一时间回复“我可以,马上到。”从9日上午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即使冻得手脚冰凉,仍热心服务,她说:“没做什么大事,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情。”教师黄芃、陆娜、周明、金美玉、陈晶晶、骆元媛、牛宛若、周丽、郑玉喆、许芸毓.....一位位教师,就像一面面旗帜,哪里需要就坚守在哪里,寒风吹不倒,病毒压不倒,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