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11-04
    11月1日中午,我校和台湾中华大学联合组织的2021“中国近代史实境教学”活动举行了线上开班仪式。两校50余名师生代表相聚云端、共启新程。开班仪式由台湾中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师钟益禾主持。开班仪式上,台湾中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梁美惠在致辞中对我校多年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于广大学生志愿讲解员的积极参与表示高度肯定。目前“中国近代史实境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台湾中华大学最热门的品牌通识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非常好的口碑。她希望通过两校的通力配合,为两岸青年学生的深入交流贡献智慧和力量。我校团委书记梁燕在发言中表示,将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在已有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线上导览课程和互动沙龙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实现活动成效最大化。两校师生共同收看了2017-2019年活动视频集锦,两校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一致表示将珍惜这次活动机会,充分研讨,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增进友谊。我校与台湾中华大学自2015年起连续6年在天津联合组织实施“中国近代史实境教学”活动,打造了两岸高校和青年学生交流的品牌。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天外11名学生志愿讲解员将采取云端连线的方式,为台湾中华大
  • 2021-11-04
    11月4日下午16:00—17:40,马场道校区逸夫楼W203,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货币银行学》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货币银行学》第十一讲:银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主讲教师简介 陈辰,求索荣誉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主要讲授金融专业课程。 ◆课程基本情况 货币银行学属于金融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讲授基础金融理论,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金融学的几个重要部分,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操作、金融体系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节公开课,通过热点经济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就中美两国金融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和解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体系相关的方针和政策,进一步讲授政府和国家在金融市场调节和货币政策运用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理解顶层法制、监管制度的设计和构建是一国金融体系更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关教学资源:十九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财经热点公众号、央视发布的关于财经金融的纪录片《创新之路》《华尔街 Wall Street》等。 一、主题导入 播放
  • 2021-11-02
    10月30日,由杭州亚组委、中国日报社、中国移动联合主办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中国移动杯亚运英语之星”大赛------天津赛区复赛在我校马场道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圆满落幕。教务处处长刘建喜教授、英语学院院长项成东教授、通识教育学院刘保春副教授、英语学院副院长李媛霞副教授受邀担任大赛评委。来自我校、中国民航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的40名选手同场竞技,他们以昂扬的精神风貌、饱满的个人感情、流利的英语表达,展现了当代学子的风采。他们用各具特色的视角,生动感人的事例,结合自己的感悟,完美诠释“让生命温暖生命(Life Shines on Life) ”这一大赛主题,比赛现场掌声不断,在场的专家评委为各位选手的精彩表现“点赞”。来自各学院的学生代表近百人作为观众参加活动,在天外校园掀起了一股“英语热”,经过激烈比拼,共有8人成功晋级,其中包含我校6名同学,他们将在杭州举办的总决赛中与全国高校的优秀代表比拼较量。选手们纷纷表示,此次大赛锻炼了自己的英语演讲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服务亚运会是“心之所向”,期待能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亚运会做出贡献,给自己的青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移动杯
  • 2021-11-02
    【主持人简介】郭凯頔,国际商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职业生涯规划等。【项目简介】项目类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辅导员专项)项目名称:“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实践模式创新研究立项时间:2021年8月计划完成时间:2023年8月项目批准号:21JDSZ3147成果形式:论文、调研报告【研究意义】本项目以“大思政”理念作为出发点,立足于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实际,将高校辅导员与思政专业教师协同化,提出“三个协同”育人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针对大学生四年不同阶段构建特色思政教育体系,反向推出对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分析和总结已有数据基础上,依托辅导员工作室、课程思政等具体实践经验,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具体方案。最终旨在推动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真正意义上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通讯员/李薇 王双燕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
  • 2021-11-02
    10月30日,校长陈法春应邀参加第20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并作为6个主讲嘉宾之一,做论坛主旨报告。校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陪同。陈法春以“文促互鉴 语通民心: ‘外语院校大有可为’”为题做主旨发言。发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外国语大学老教授的回信展开,从四个方面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外语院校大有可为”的判断:外语院校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布局的重要地位、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角色、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结合我校在国别区域研究、抗疫应急外语服务、非通用语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分享我校“小切口、大作为”的天外模式,契合如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求索精神、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时代命题。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四所高校于2001年发起,2002年5月在泰国举行首届论坛。经过20年发展,该论坛已成为亚洲高校信息沟通、经验交流的平台,推动了亚洲各地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经验分享与共同发展。本次论坛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后疫情时代亚洲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4个
  • 2021-11-02
    插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v33067e34qr.html9月27日至2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米兰·体育协办的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津举行。天外人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我校承办的“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分论坛汇聚全国百余位嘉宾,校长陈法春等10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旨发言,与会人员就如何做好阐释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副校长余江教授主编的“十三五”国家级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在会上进行了新书发布。校党委书记殷奇受邀参加“地方形象国际传播”分论坛,并以“发挥外语院校优势 服务国家和地方形象的国际传播”为题作交流发言。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网信办主任郭太受邀参加“大学形象国际传播”分论坛,并作交流发言。在该分论坛上,来自全国的18所高校联合发布了《加强大学国际传播工作天津倡议》。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新时代的天津”专题图片展。其中,
  • 2021-11-02
    10月27日,校友企业资深讲师张洪带来“学长领航计划—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专题课程”第三课《互联网时代的时间管理》。两校区共3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张洪曾就职于中国惠普、玛氏中国、包商银行(现蒙商银行)、龙湖集团等世界500强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具有15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为所在公司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协助人才梯队建设和人员能力提升,培养包括公司高层在内的兼职讲师队伍。 张洪在讲座中指出,当今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使用令人们原本就宝贵的时间变得更加碎片化,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时间变得更为重要。她告诉同学们如何制定有效的目标,并通过工作计时器、规划工作路径图与微型沙盘等工具提高效能。她向同学们展示如何模块化各类事务,区分任务优先级,并分享了一些时间矩阵和“工作”地图,就大学生常见的应对外界干扰的问题介绍了许多“小妙招”,例如执行的“三原则”、时间盒子休息法、工作重要级别优先级等方法。 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既分享了互联网时代的时间管理策略,又给大家提供了许多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令人获益良多。今后将把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高效地规划学习、工作和生活,坚持不懈,做有目标、有恒心、有效率、有作为的
  • 2021-11-02
    11月4日下午15:15—16:45,滨海校区主楼BM602,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商务英语现场口译》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如盐入汤、有味无痕 ------《商务英语现场口译》中的课程思政 ◆主讲教师简介 李灵,通识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学历,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方向为英汉口笔译教学。 曾获得米兰·体育“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米兰·体育第十一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天津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第九届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米兰·体育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译著专项二等奖等;指导学生获得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大学英语组省级一等奖。 ◆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为通识必修课,第3学期开设,授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以第1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和第2学期的商务英语模块先修课程为基础。本课程为米兰·体育校级课程思政培育项目。 课程以《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引领,结合目标学生的实际学情,重点打牢口译基本功,突出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商务意识和素养,提高商务英语技能和商
  • 2021-11-01
    11月4日上午10:00—11:40,马场道校区逸夫楼W204,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英美文学》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小说 ◆主讲教师简介: 胡晓军,求索荣誉学院教师,博士(后),美国文学专业,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 ◆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为求索荣誉学院金融学(英语)和财务管理(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选用常耀信老师编著的《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和刘炳善老师编著的《英国文学简史》(新修订本)为主要教材。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英美文学》课程在发挥思政功能、实现“全人教育”目标上具有独特优势与重要意义。经典文学作品中既有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追求,也有对假丑恶的鞭挞与否定,同时还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课程思政非常丰富的优质资源。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德育功能,在知识学习中润物无声的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道德指引。 1.课程教学内容 《英美文学》课程摒弃单一的传授讲解方式,选择“讲经典、训思维、练写作”的综合方式。通过阅读、鉴赏、分析、思维训练和创新写作的系统化实践,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更好地
  • 2021-11-01
    彭君仪(中间)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特等奖10月23日,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本次大赛收到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近400名选手报名。经过初步筛选,87名优秀学子入围复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20名选手晋级决赛。决赛中,我校国际教育学院2020级本科生彭君仪同学围绕“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故事”这一主题,以稳健的台风、明晰的逻辑、真挚的语言再次打动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博得阵阵喝彩。最终,彭君仪从二十名现场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荣获特等奖。一、备赛与比赛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子,受指导教师行玉华课堂上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大有可为”的启发,她果断选择了“讲好中国故事,青年大有可为”这一主题,决定从自身专业出发,阐述她对“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由于刚刚开启本科二年级的学习,彭君仪对学科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深入,遇到了诸如“如何寻找切入点”“怎样定义自己的角色”“如何理解学科使命讲出深度”等问题